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教育>教育热点>基础教育 正文

被留守改变的乡村教育

发布时间: 2019-08-19 19:20:22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午饭后,德峨镇初级中学的学生在打气排球。本版图片均由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谢洋/摄

  德峨镇初级中学的学生在校园里吃午餐。

  德峨镇初级中学的学生中午打饭后去就餐处用餐。

  午饭后,德峨镇初级中学的学生在篮球场上运动。

  10年,对于一个地处西部的少数民族山区乡镇来说,会发生多大的改变?

  2009年,记者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采访时,当地的村寨里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男孩读书,女孩喂猪,如果让女孩读书,不如家里养一头老母猪。”

  当城里的孩子为中考能不能上名校而烦恼时,一些山里的贫困女童却在为会不会被催着嫁人,能不能继续念书而发愁。

  如今,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些大山里的孩子终于不用重复父母的命运,可以安心地在校园里求学了。

  近日,记者到隆林县德峨镇(2012年撤乡建镇)回访,明显感受到这些年国家教育投入和相关政策给乡村教育带来的巨大改变。德峨镇初级中学(原名德峨中学,2012年更名)的办学条件好了,男女生比例相对平衡了,在校生规模扩大了,但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问题给当地教育带来的冲击也日益突出。

   “读书有用论”让这所乡镇中学的人数一直在上升

  走进德峨镇初级中学,记者看到环形跑道、篮球场、排球场、气排球场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中午吃完饭后,学生们很快占满了各个运动场地,欢快地进行着各种球类运动。新修的教学楼,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设备,还联通了宽带,使教学办公实现了网络化。

  尽管很多地区都有农村家长将子女带到打工所在地或是送去县城上学的现象,但德峨镇初级中学的生源却在这些年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在校生人数从10年前的560多人增长到目前的1400多人。

  在该校校长杨进文看来,出现这一变化,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

  10年前,记者来到这所学校采访时,这个位于偏远山区的乡镇中学不仅辍学率高,而且男女比例不平衡。当时,村寨里外出打工的人并不多,不少当地人的传统观念依旧根深蒂固——因为家业田产传男不传女,所以大部分村民认为女孩读书无用,应该早点嫁人生娃。

  为了提高当地少数民族贫困女童的入学率,鼓励贫困家庭送女童上学,这所学校从2007年开始通过爱心人士捐助和学校筹措资金,陆续开办了95班、96班两个少数民族女子班,不但免收少数民族贫困女童的学杂费、住宿费,还定期向她们发放生活补助。

  时任德峨中学的校长黄仕峰介绍说,学校在开办女子班之前,女生人数很少,不到全校学生的20%。女子班开办后,学校女生人数达178人,占学生总数的31.6%。

  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隆林县被列入国家试点。每生每天3元的营养膳食补助,让不少贫困生吃得比家里还好,“家长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高涨。”杨进文说。

  从2012年开始,随着当地全面推行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德峨中学的少数民族女子班停办了。

  女子班举办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改变了不少贫困女童的人生轨迹——德峨镇德峨村的杨兰是寨子里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她从桂林一所高校的师范专业毕业后,回到隆林中学担任语文老师;德峨镇夏家湾村的魏晓云,更是以一个大山里的姑娘,考到了万里之外的美国一所高校学习财经专业,成为当地人的骄傲。

  随着当地人外出打工越来越多,家长也逐渐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送女孩子上学,从过去少部分有见识家长的行为,慢慢成为当地村民的普遍选择。现在德峨镇初级中学在校生1435人,女生有600多人,占了四成多。

  留守一代奋斗精神的消失让人担忧

  在隆林县,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各个乡镇里的留守儿童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在年轻父母走出大山,使家庭的经济状况迅速得到改善的同时,留守在家的孩子却要面对很多难以名状的成长伤痛,当地的学校教育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今年2月,教育专业学生覃莉(化名)回到家乡德峨镇的一所村小顶岗实习。一天,她在给五年级学生上课时,突然一辆大卡车从窗外飞驰而过,充满好奇心的孩子纷纷把头伸出窗外,一名男生大声说“静静的妈妈去打工了”,并用手指着那个小女孩。

  让覃莉感到有些震惊的是,对于妈妈的离开,静静并没有任何伤心难过的表情,只是呆呆地坐在那里。

  下课后,覃莉找她谈心,问她:“妈妈出去打工了,你想妈妈吗?你要是有什么话想对她说,可以用老师的手机跟妈妈聊天。”小女孩回答:“我不想,我不好意思跟妈妈讲话,我害羞,我也不知道跟她说什么,我从来不会主动跟她讲话。”

  覃莉了解到,静静1岁时,她的父母就去广东打工,父母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随着年龄增长,留守儿童情感的缺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在隆林中学教语文的杨兰就观察到,没有父母的陪伴和引导,很多学生的性格都比较孤僻,容易出现各类心理问题。“有时老师在课堂上,某句话说得重了点儿,学生就会哭,或者老师讲到某些问题,他会觉得是针对他的,会闹情绪,甚至记恨老师。”杨兰说,她带的高中生,有些虽然个头很高了,但依然很不成熟,有时想做什么就由着性子去做。

  杨兰经常会抽出时间,对出现心理问题的留守少年进行辅导。在她看来,和心理问题相比,这些留守家庭正在长大的一代,奋斗精神的消失更让人担忧。

  10年前,杨兰在德峨中学95班就读时,班上的同学都憋着一股劲儿努力学习。每天午饭和晚饭后的休息时间,她都会利用起来看书,经常是晚上11点,班主任老师到教室催她们回寝室休息。当时,看到身边有同学辍学,她就会感到很担心,害怕自己因为学习成绩跟不上,不能继续读下去,就要面临早早结婚的命运,万一嫁得不好,这辈子就完了。

  但现在00后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就不断向父母索取物质补偿。

  “他们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导致他们很容易满足于现状,对未来目标不明确,认为父母今天给他的,将来他也理所当然地会拥有,从没想过要靠自己去改变什么。”杨兰说,很多学生有了手机,沉迷于网络,学习动力不强,也变得不爱跟老师交流,“过去我读书时,下课后同学都围着老师问问题,现在下课后我坐在教室里等着,也没有学生会过来。”

  德峨镇初级中学校长杨进文对这一问题也同样感到头疼:现在有条件的家庭都会送孩子读书,但不少孩子是应付式的——来学校却不认真学习。留守儿童的父母本来给孩子买手机是方便联系,但许多孩子晚上该睡觉时却不睡觉玩手机,第二天上课时又打瞌睡。

  夜里去学生宿舍查寝时,杨进文常常看到有的学生用被子蒙住头,被子里透出一团光亮,他便会上前轻轻敲一下被子,这些调皮的学生藏手机比谁都快。

  为了解决手机带来的影响,对喜欢读书的孩子,学校要求把手机交给班主任管理;而少数没办法管的调皮学生,老师只能尽可能保证他不辍学。

  解决留守儿童厌学问题不能一蹴而就

  杨进文校长坦言,虽然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送孩子念书,但控辍保学工作在这个边远山区依然严峻。而学生辍学的原因,过去大多是家长不支持、读不起书,现在主要是学生自己厌学。

  德峨镇初级中学的教学质量,在全县的乡镇初中排名第二。2018年,全校参加中考的288名学生中,成绩B+以上的有87人,高中的升学率达到30.2%。

  尽管这个排名看上去还不错,但学校教导处主任李宗泽对学生的成绩并不满意,甚至刚刚到这所学校任教时,他还一度有过辞职的念头。

  进校后带第一个班时,第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全班的数学平均分只有17.8分。当他去问别的班的老师时才发现,原来这个分数是正常的——别的班学生成绩也都是十六七分。10多年前,李宗泽在这所学校念书时,班上同学数学成绩最差的也有30多分,而且考出这样的分数还会被其他同学围观。

  “学生的成绩怎么越来越差了?”这让他很不解:老师明明是认真上课,可学生的成绩为什么就是上不去?在跟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李宗泽慢慢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不理想,主要还是因为基础太差,根本就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他曾经跟班上两名学生沟通,学生说听不懂他讲普通话,问他能不能用方言来上课。

  李宗泽调研发现,造成学生考不上高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基础不好,另一方面是对读书没兴趣。他家访时了解到,有很多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时成绩还很好,但念到三四年级后,因为父母外出打工了,家里的老人不管,又不用做农活儿,就到处玩,玩久了就逐步开始厌学。

  在这些西部山区,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质量薄弱问题依然阻碍着学生们的成长。覃莉在德峨镇的村小顶岗实习时,入校第二天她整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学生的成绩出乎她的意料——四年级全班20人,只有两人每门科目都及格,其他学生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大都在5分至30分之间徘徊。校长说,这个成绩不奇怪,这里的孩子跟外面的孩子没法比。

  在学校待了一段时间后,覃莉发现问题主要出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失职。整个村校只有3名教师,而且年纪都在50岁以上,教学能力有限,教学方式古板,导致学生的课堂兴趣不高。第二,父母失责。当地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外地,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他们没有能力关心孩子的学习,认为孩子读完初中就算替他父母完成责任和义务了。由于家庭监管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疏忽,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较为困难。

  在结束实习,离开家乡的那所村小时,覃莉在日记中写道:“小时候,我怀着梦想一定要离开这座大山,考上大学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站在讲台上向孩子们传授知识、传递梦想,今天我完成了我的大学梦,但发现仅凭我一己之力很难改变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隆林县教育局局长杨胜奇介绍,为了解决当地中小学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县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按照每生8000元的标准,支持师范院校为当地培养英语、音乐、美术等专业对口的教师。并通过发放“班主任津贴”“乡村教师津贴”等方式,改善基层教师待遇,吸引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挽留住了大部分乡村教师。”杨胜奇说。

  以德峨镇初级中学为例,这几年陆续从周边的云南、贵州地区招录了20多名年轻教师,学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逐年提升。此外,得益于政府上级部门的支持,学校每个学期都会派老师外出去培训,对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我去听过他们的课。我发现年轻老师上课还是挺有激情的,而且上课的方式和外面的大城市差距也不是很大。”李宗泽说,有些老师会在课堂上开展那些有效教学,受到学生的喜欢。如果学生认真听,要考上高中的话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这些西部地区的学校来说,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个缓慢过程。留守问题的解决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编辑: 程雄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